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
English 登录
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详情
2025
03-14
交管动态
打印
专题|深化公安交管改革 提升服务群众“温度”
文|巩建国 李志安

随着道路交通大发展、人员车辆大流动等机动化形势演变,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转型、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多元丰富等社会态势转变,公安交管工作的矛盾也发生深刻变化,公安交管的政务服务也应随之调整。近年来,公安交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服务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聚焦打造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模式,围绕“简治、法治、共治、智治”四条路径,不断深化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,推出一系列交管服务改革措施,提升交管服务管理品质效能,助力推进公安交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
以需求为导向  探索改革路径


为有效解决交管服务面临的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难题,公安交管部门坚持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,深入开展走访座谈、网络征询等方式密集调研,找问题、查原因、摸方法,切实瞄准目标、靶向施策。同时,坚持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模式发展思路,推动公安交管治理模式转型。一是专业方面,致力于交管服务能力提升,突出交通管理各项业务的再梳理、再优化、再设计,以业务解决服务、以实战保障业务。二是机制方面,突出交通管理各项业务流程简化优化,以交管法规政策调整、制度机制改革提升交管业务办理水平。三是大数据应用方面,创新交管服务模式转型,充分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,推进交管业务上网上线,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路,提升交管部门战斗力。

在近年来公安交管改革中,主要路径围绕“简治、法治、共治、智治”四个方面的治理集中推进。一是简治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、减证便民,加快推进交管业务权限下放至县级交管部门,让交管业务网点由“大而全”的发展模式转向“小而精”。同时,减少群众提供证明

凭证,推进异地信息联通转递,放开异地办理业务的限制,方便群众异地办、一证办。二是法治。在推进改革措施落地过程中,公安交管部门也同步开展了配套规章制度的“立改废释”工作,制定修订《机动车登记规定》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等10余个规章规范和100多项技术标准,建立了系统性、全方位的制度支撑体系,确立改革措施的法律地位,保障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。三是共治。一方面,推进政府部门协同,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配套保障,会同交通运输、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驾驶人考试、机动车检验、交通事故处理等改革措施,逐一分解改革任务,合力推动改革落实。另一方面,推进社会单位协同,充分融合企业业务增长和交管服务拓展需求,整合业务流线,推进警企、警邮、警银、警医等深度合作,推行汽车4S店、二手车市场、邮政网点、银行、医院等单位代办公安交管业务,推进交管业务就近办。四是智治。深化“互联网+交管”应用,坚持应上尽上、全程在线,拓展网上服务功能,推进交管证照电子化,形成公安交管网上服务品牌,实现交管服务“零距离”,为群众提供具有时代感、品质感的交管服务。


交管改革显成效  便民服务暖民心


近年来,公安交管部门先后推出车检、驾考、号牌管理等系列交管改革,推出了100多项“网上办、异地办、一证办”改革新措施,惠及60多亿人次,为群众企业减少办事成本1000多亿元,改革叠加效应、倍增效应持续释放。

坚持便民利企,减证便民服务升级。大力推行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,落实交管业务“一次办、马上办”,推进窗口服务提档升级。减证快办降负担,推行18类业务持身份证一证即办,推进与税务、商务等部门信息网上传递、网上核查,取消核验车购税等证明材料。全面推行车驾管业务“一窗办”“自助办”,推行购车、选号、登记“一站式”服务,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10分钟内办结。全国通办更便捷,驾驶证“全国通考”、机动车“全国通检”、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地,减少多次往返,更好适应人员、货物、车辆大流动的新形势。

坚持服务发展,助力优化营商环境。立足公安交管职能,以减惠企、以简赋能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,服务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服务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,为创新发展增添动力。服务行业企业发展,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,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;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推出便利二手车交易、出口等系列改革措施,推动汽车流通消费,服务保障汽车生产流通行业发展。服务对外开放大局。全面推行简化临时入境牌证手续等6项便利入境驾车服务措施,在入境机场、港口等地设立交管服务站,更好满足境外人员旅游、工作、生活驾车需求。推进中外驾驶证互认换领,实现与比利时、阿联酋、法国、塞尔维亚等国家驾驶证互认,服务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深入推进。

坚持协同共治,服务触角延伸下放。充分发挥社会共治力量,打破部门、警种、地域界限,推进交管服务触角延伸到县市乡镇、城乡社区,让群众办事就近能办、多点可办、少跑快办。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,3万多个汽车4S店、邮政网点、保险公司代办交管业务,实现就近能办、一站通办、上门代办。推进车检、上牌、考试等业务延伸下放,95%的县市可以办理小型汽车登记业务,55%的县市可以开展小型汽车全科目考试,织密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网络。协作共治模式不断创新,会同保险部门推行网上定损理赔等事故处理模式,轻微事故最快5分钟撤离现场,大幅提升事故处理效率。

坚持科技引领,线上服务提质增效。深化“互联网+交管”应用,交管服务更加优质体验。网上平台广泛覆盖,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交管互联网服务平台、“交管12123”App,实现机动车、驾驶证、交通违法处理、交通事故处理、在线学习教育等35项业务网上通办,为群众提供180余项“零距离”的线上业务服务。电子证照创新应用,全面推行电子驾驶证、电子行驶证等电子证照,积极推进电子证照跨行业互认互信,方便群众在交通违法事故处理、保险理赔、汽车租赁、通行证办理、危化品道路运输证办理等业务场景中亮证亮码。

改革没有完成时,只有进行时。考试领证、驾车出行等交管业务作为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重要组成部分,需求是牵引力、问题是驱动力、科技是创造力,公安交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紧盯群众办事创业痛点难点,聚焦高品质服务需求,全面推进交管业务的简化优化、服务延伸拓展,扎实推进交管治理模式向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转型。(作者单位:巩建国,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;李志安,公安部交通管理局)


本文刊发于《道路交通管理》杂志2025年第2期
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

点击“订阅杂志”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。

热门新闻